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声振论坛 展示 声振杂谈 科研评论 查看内容

有了人才引进“大数据”参考 还需更关注科研“中间队伍”

2017-3-28 16:05| 发布者: coohit| 查看: 538| 评论: 0|原作者: coohit|来自: 文汇报

摘要: 科学家月度座谈会聚焦张江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建设张江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上海正张开求贤若渴的怀抱。一张汇聚全球各领域3000万名科学家信息的数据“大网”将在今年6月“织”成,这将为科研机构引进人才,提供大数据库。在昨天由上海市科技党委、上海市科委召开的科学家月度座谈会上,不论是科学家们提出的利用大数据引进人才的设想,还是对青年人才和中间人才增加投入的建议,都将为张江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成为“人才之城”提供支撑。

  用大数据挑选最适合岗位的人才

  “物色到合适的人才,‘坑’里已经有‘萝卜’了,怎么办?”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明华正为此事苦恼不已。就在不久前,他引进了一位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人,但是岗位上已经有人了。

  大科学工程有其自身规律,一个岗位要动牵扯很大,要避免这样的“伤筋动骨”,人才规划显得尤其重要。

  赵明华介绍,目前他们在张江有一个大项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即将上马,全球物色人才的“榜单”早已抛了出来,在圈内引起了不小反响。但是人才规划需要庞大而详细的人才库。“你要知道什么人适合这个岗位,而他们最近有无换工作的意向。”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源束流检测与控制技术部副主任冷用斌称,之前招人更多靠“熟人”推荐,用人面很窄。

  上海市科技党委书记刘岩透露,计划于今年6月“上线”的汇聚全球各领域人才的数据库,将为张江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配置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科技资源不妨适当向“中间队伍”倾斜

  科研团队的“领头人”固然重要,但科研突破往往是团队的功劳,特别是作为张江综合性实验室依托的大科学设施群,工程涉及工艺、工程、基础研究等方面,整个项目团队有七八百人之多,既有蜚声国际的顶尖人才,也包括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实验员等。这就是所谓的“中间队伍”,他们也许尚未“功成名就”,但冷用斌说:“如果适当把资源向他们倾斜,他们将在大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科院上海分院组织人事处处长姚娅平去年对单位流失的十多位青年科学家进行了跟踪调研,发现人才流失的关键因素是待遇。“他们许多都是我们这里培养起来的,对我们也很有感情,但是从这里出去,收入翻倍是常态。”姚娅平说。受制于体制机制,待遇问题是他们无法克服的一道坎,科研院所面临的人才压力与日俱增。以上海光机所为例,虽然依托超强超短激光等大型实验装置,上海光机所近年来也招了一些优秀人才,但国内外对激光人才的“争夺”非常激烈。

  在这些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们看来,国际顶尖人才在上海能够享受到不错的待遇,他们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汇聚资源,对接许多人才政策,而一些在外国实验室工作了五六年的副教授,很难有适合他们的人才政策。赵明华称,能不能把大科学工程团队建设好,就是看年轻人,“如何针对年轻人和这些中间人才建立合适的人才计划,应该受到关注”。

最新评论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4-26 22:00 , Processed in 0.07805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